黑木耳是一种木腐菌,属于中高温型菇类,其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~35℃,最佳为22~28℃;一般耳片生发及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5~35℃,最适温度为20~28℃。冀西深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资源,只要调整体好栽培时间,除阳历7月份不能出耳外,其他时间均可安排出耳。春耳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,秋耳一般安排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。平山县自2005年在西部山区营里、观音堂、蛟潭庄等乡镇开始引种黑木耳。如今,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深山区黑木耳秋耳、春耳生产种植栽培技术,并注册了“绿源”商标,许多深山区群众靠种植黑木耳,走上了致富之路。现将冀西山区人工袋栽黑木耳生产技术介绍如下:

黑木耳生长所需的条件

黑木耳生长时的条件主要分为七大类,即:营养、湿度、温度、空气、光线、空气相对湿度、PH值。必须掌握黑木耳的生活习性和所需要的条件,利用自然条件,抓住时机,根据不同的季节,实时掌握大自然的变化,创造一个最佳的适宜生长条件,才能达到黑木耳速生高产的目的。

黑木耳生长对营养的吸收利用

菌丝体生长阶段在酶的分解催化作用下,将培养料当中的纤维、木质素等有机物转化成多糖后溶解于水中,使菌丝体不断发育复壮。待温度、空气相对湿度、光照、空气对子实体适宜时,随着耳片水分的蒸发,菌丝体所储藏养分在水的输送下,将营养提供给子实体,使子实体细胞不断分裂增大直至成熟。

黑木耳所需生产设备

培养室:培养室是专供养菌用的房间,对房间的要求不太严格,只要保温性能好,便于通风换气,能控制温度高低,不潮湿便可。

装袋机:用于规模化生产的设备。

热风炉:用于对培养室快速升温的设备。

无菌室:无菌室施工灭菌后用于培养料菌袋降温、接菌时使用,室内必须清洁、卫生、地面光滑、封闭严密。

灭菌锅:灭菌锅适用于培养料蒸汽灭菌,可分为蒸汽常压灭菌锅和蒸汽高压灭菌锅两种。

接菌箱:接菌箱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药物将箱内杂菌杀死,使其箱内无杂菌,形成一个整体的无菌操作空间。

三级栽培菌种的制作

培养料配制:常用的几种配方

(1)杂木屑81.5%、麸皮10%、玉米粉5%、黄豆粉2%、生石灰粉0.5%、石膏粉1%。

(2)杂木屑81.5%、麸皮15%、黄豆粉2%、生石灰粉0.5%、石膏粉1%,有条件者可加20%―30%棉子壳。

(3)杂木屑70%、棉子壳17%、麸皮10%、红糖1%、石膏1.5%、生石灰粉0.5%;

(4)杂木屑80%、麸皮8%、米糠10%、红糖1%、石膏粉1%。

(5)杂木屑80%、麸皮7.5%、笼糠7.5%、米皮糠3%、红糖1%,石膏粉1%。

以上配方料与水的比例为1:1-2。

将锯末筛好,量取所需的数量。先把麦麸、米糠、石灰石膏等配料拌匀,在与锯末混合拌匀,边加水边拌料大约拌3-4遍,闷料1-2小时后再拌一遍,检测含水量,用两只手指紧捏培养料见水印而不滴,装袋后含水量在65%左右。

装袋:料拌好后要及时装袋。在地面铺麻袋或塑料薄膜,或直接在水泥地上进行操作。首先检查塑料袋是否漏气,质量是否合格,对塑料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。用封好底的聚已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装料袋,先将袋子两个角窝回,然后边装料边压实,做到上下一致,虚实适中。袋装好后,再用绳将另一头扎好,有条件的可以加棉签,立即装锅灭菌。

装袋应注意的问题:一是装袋时轻拿轻放,认真操作,虚实适中,尤其不要将袋子划破扎破,一旦不注意破袋,极易引起杂菌污染;二是边装袋,边翻动料堆,防止料堆内水分下渗,造成上下含水量不一致;三是装好的袋要平卧堆放,以防水分蒸发;四是当天拌料,当天装袋和灭菌,避免培养料酸败,滋生杂菌。

灭菌:灭菌常采用常压灭菌方式。菌袋灭菌时最好装在铁筐中或摆放在蒸锅内的架子上;然后用塑料布和棉被将锅封严,待菌袋内温度达100℃后,保持12-16小时以上。灭菌后当菌袋温度降到60℃以下时趁热出锅,将菌袋送入接种室进行冷却。

接菌:接种前,接种室或接种箱用甲醛或气雾消毒盒或喷洒消毒药物进行消毒。接种人员手和所用工具都要用酒精消毒,接种时最好两个人配合,严格无菌操作。接种时必须使用酒精灯,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的无菌区完成整个操作。这和菌种制作使用的是一个标准。接种后立即开门窗通气,以排除接种室内的污浊气体。

培养:首先做好培养室的清洁卫生,培养室内堆放菌棒前5―7天,用甲酚皂液250毫升,兑水20―25斤进行喷雾消毒。在堆放耳棒前2天再用甲醛、高锰酸钾进行密封烟雾消毒。初期应控制或选择在20―30℃的温度下发菌,尽量避免低于20℃,或高于30℃温度(高于30℃影响菌丝生长及成品率,低于20℃菌丝恢复吃料慢,亦影响成活率)。培养前十天最好保持25―28℃,十天后保持20―23℃;培养室湿度保持在70%以下,发菌期间根据培养室的温度及空气状况做好通风换气工作。可在菌丝蔓延至直径8―10厘米时,解开套袋增加氧气,以后在菌丝生长缓慢时,宜用组针刺孔增氧,但量不宜多。培养室光线要控制暗些。大约在50―60天以后菌丝满袋后再适当培养数天,菌袋变软时就可见光催耳。

出耳期的管理

地栽式出耳,就是将立式菌袋间隔20厘米左右单层排于地表,切口使之周身出耳,切口可是一字形、V形、针形口等等。该栽培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不需建造菇棚、不用通风和光照管理,节省前期投资和减少用工量,一般每亩可放置0.8万袋,一袋可出干耳1.5两。由于露天栽培,水分管理是管理重点,因此,必须设立喷水管道,根据气候条件掌握喷水次数和喷水量。一般情况下,黑木耳从现出原基到采收,约需20天左右;当发现木耳背面白色渐重、正面耳基处出现白色时,即可确认其已经成熟,当及时采收;若收获偏早,尽管木耳质量高,但影响产量,如采收过晚,不但降低产量、影响质量,而且还会因大量弹射孢子招致病虫,甚至发生流耳,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采收时,应从基部采下,既不要留下耳基,又尽量不要带下基料。采收后的鲜耳,应及时进行干制处理,一般可利用阳光晒干,方法是将木耳单片摆开,尽量不使重叠,以防粘连。木耳的盛放和包装,应以木箱或硬纸箱为好,尽量不要使用麻袋或大塑袋,以免破碎后影响其商品率。

推荐阅读
  • 林地如何种植黑木耳
  • 黑木耳菌棒有黄水怎么办
  • 木耳菜夏秋种植正当时
  • 地栽黑木耳关键技术五要点
  • 黑木耳栽培时出耳的管理
  • 选择黑木耳菌种时要注意啥?
  • 木耳种植的必要条件是哪些
  • 黑木耳烂耳病的发生与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