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,中国十大名茶之一,属于绿茶类,已有1000多年历史。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东山、西山、光福一带,所以又称“洞庭碧螺春”。

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,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“功夫茶”、“新血茶”。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,顺手摘了几片茶叶,泡茶后奇香扑鼻,脱口而道“香得吓煞人”,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“吓煞人香”。

到了清代康熙年间,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、卷曲如螺的名茶,倍加赞赏,但觉得“吓煞人香”其名不雅,于是题名“碧螺春”。此茶有悠久历史,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。

除了历史悠久,如今,作为中国十大名茶,碧螺春的大名依然响彻海内外:

1915年,巴拿马万国博览会

1958年农业部牵头组织的中国名茶评比会

1999年的《解放日报》

2001年美联社和《纽约日报》

2002年的《香港文汇报》都将它推举出来。

从1915年至2017年,有公信力的十大名茶评选,总共有6次,相比于上榜1次的南京雨花茶、上榜3次的祁门红茶,上榜5次榜单的碧螺春可谓是遥遥领先。

一斤碧螺春、八万春树苗,除了有交口称赞的口碑,碧螺春还因为相比于其他茶叶,产量并不高,而显得愈加珍贵。

也正因为此,碧螺春简直就是茶叶里的爱马仕!

预计,今年特一级洞庭山碧螺春产地价格在3500元/斤以上,比去年高15%左右;特一级中少数标准特高原料、特有品牌、信誉度特高的洞庭山碧螺春,产地价格将达到6000元/斤。

即使这样,仍然挡不住茶客们的追捧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:当地人喝到正宗的洞庭碧螺春的比重也只有0.78%。

今年的碧螺春上市在即,鲜否商城已经开始预售。

小鲜女已经迫不及待想带大家去碧螺春的原产地了解一下,是怎样的人杰地灵的地方,造就了这一茶中尤物,及采茶、制茶的工序。

金庭镇,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,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,原名西山镇。

金庭镇总面积84.22平方公里 ,所在的西山岛是中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,位于苏州市的西南部,拥有中国内湖第一长桥——太湖大桥,把该岛与苏州(陆地部分、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)连在一起。

西山缥缈峰

西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名人辈出,古迹名胜不胜枚举,区域生态环境优越。

西山明月禅寺

受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影响,这里年均气温保持在16℃,年均降水量1000-1500毫米。充足的雨水与温和的气候,滋养了这一方土地上的瓜果植蔬。

西山蜜桔

产于早春的碧螺春茶,条索紧结,卷曲如螺,白毫毕露,银绿隐翠,叶芽幼嫩,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,上下翻飞,茶水银澄碧绿,清香袭人,口味凉甜,鲜爽生津。

穿越四季,世世代代的西山岛民,通过采集、挖掘、种植,获得大自然的这一馈赠。

乾坤交替、日月轮回中,时间有着一套严格的自然法则,择时而采,赶时而制,随季而品,同一种茶在不同的时间里,都有着自己的时间轨迹和滋味。

每年三月的西山,四五点的清晨,唤醒山林里的生命,茶农们敏锐感知到这是时间发出的信号,开始进山采茶劳作,事实上,每年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的一个月时间,茶农们忙碌不停。

上好的碧螺春都长在山顶,长在桔子、桃树、李树等果树山面,天然烂果残叶成了它最好的肥料。

对于茶人来说,喝上初春的一杯鲜,春天才是真的来了。而对于茶农来说,春天要来的早一些,采摘春茶的时候,春就已到来。

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精准的节奏,人们必须遵从自然,赶上时间的脚步,速度一旦失之毫厘,口感便会差之千里。

戴斗笠,背竹篓,十指纤纤上下翻飞,春分前后采摘的明前新芽,已经孕育出最鲜嫩的口感。而谷雨前后的炒青,品质渐落,不能归入碧螺春一类。

不同时间孕育出的茶叶,本身不识节气,只是随着上升的气温,嫩芽越长越大,滋味也跟着变化。所以碧螺春要摘的早,采的嫩,小心翼翼将芽叶护于手心,再送至篓中。

茶,正以时间赛跑的状态,为人呈现出最好的口感,这是人的一刻,这是茶的一生。

历代制茶技艺,藏着师徒坚守、父子传承,人与人的故事里,蕴含着洞庭碧螺春庞大的传统秩序。

拣,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剔去余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,保持芽叶匀整一致。

将采摘的茶叶放入扁篓里,左右晃动,小芽与多余的叶片,从扁篓的缝隙中,偷偷溜走,然后再亲手挑拣出一旗一枪、牙尖等。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,需费工2~4小时。

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,芽长0.8—1.3厘米的原料,叶形卷如雀舌,称之“雀舌”,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.8—7.4万颗芽头。一斤上好的碧螺春要用4斤左右的“青头”来制作。

▲芽尖

▼一旗一枪

拣完之后的碧螺春,大都采用手工方法炒制,60厘米口径的的一口大灶,制茶时,“手不离茶,茶不离锅,揉中带炒,炒中有揉,炒揉结合,连续操作,起锅即成”。

历时3~5分钟杀青,是翻炒时的最初工序,将500克左右的茶叶,投入190~200°C时的大灶里,抖动、翻炒、捞净、抖散、杀匀、杀透······

杀青之后,就是揉捻,当锅温70~75°C,抖、炒、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,炒时手握茶叶太松或太紧,容易紧条、断碎。分寸的拿捏,都是经验的延续,及与岁月磨合的默契。

搓团显毫,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、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:在50~60°C的锅温中,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,不时抖散。

烘干:锅温约40℃~60°C,且当达叶达八成干左右时,采用轻揉、轻炒手法,达到固定形状,蒸发水分的目的。

最后的工序中,当茶叶九成干左右时,起锅将它摊放在桑皮纸上,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。一套工序下来,需要40分钟。

也正因此,几经失水、炒茶、工人交通与食宿,碧螺春的成本层层搭高,仅鲜叶一项,每斤价格三百元以上并不鲜见。

由于产量低,人们喝到正宗的洞庭碧螺春的比重只有0.78%。这是当地流传的数据。

味觉体验达到极致的洞庭碧螺春,是时间、经验、传承的酝酿,是人与茶的脱胎临界,是木与火的灿烂涅槃。

说了这么多

小鲜女还要告诉大家

预计在3月22日

苏州市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

将少量开采上市

3月27日左右

洞庭山碧螺春将批量上市

碧螺春,对于食客而言

不止于山野里的一味春鲜

其间,也藏着

茶人们对于传统的默默坚守

及毕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

< end >

联系我们

鲜否,让生活鲜一点

关注「鲜否商城」公众号

Tel:150-5692-6671

www.xianfoo.com